隨著“新基建”大幕的拉開,西北首家能源互聯網示范城市建設按下了“快進鍵”。以電為中心的城市各類能源互聯互通、優化共享,城市能源互聯網正成為建設智慧銀川的重要力量。
數字化能源構建智慧城市“底座”
電像陽光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穩定的電力供應、高效的辦電服務關系著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和效益效率。但在現實中,電力部門常受到供應鏈掣肘,難以確保用戶體驗是優質的。
“試想一家新企業向供電企業提出用電申請,其用電量強度較高且對送電時間有著極高要求。供電企業要想滿足這家新企業的用電需求,必須在物資交貨、施工作業等環節付出額外努力,才能準確交付服務。”國網銀川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王鵬飛說。
面對傳統供應鏈需求響應慢、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國網銀川供電公司通過建設與應用基于智慧供應鏈的電力物資“儲、檢、配”一站式服務體系,實現物資配送全程可視化。
國網銀川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指揮系統功能展示
在國網銀川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新一代供電服務指揮系統匯集配電自動化、用電信息采集、GIS等多系統數據,實時管控供電轄區停電信息、配網故障、業擴報裝全流程。
通過指揮系統看到,一張張搶修工單通過線上順次提交。截至2019年11月,主動派發搶修工單占工單總數的58.69%,故障平均處理時長同比減少63.77分鐘,供電服務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國網銀川供電公司運用智慧安防、智慧服務、數字化體驗、綠色用電等先進技術,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
銀川CBD區域作為銀川市核心商務區,試點先行。針對商業模式專門打造了集屋頂式光伏、智能量測裝置、樓宇式儲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為一體的數字化智慧樓宇。并在示范區域內完成6.4萬只智能電表HPLC載波模塊更換,752戶非侵入式電能表的安裝,實現了8大類21項用戶用能電器識別,大大提高了供電服務品質和家居能耗管理水平。
“以前每個月我們只能知道用了多少度電,但不知道具體都用在哪里,現在通過‘掌上電力’APP,足不出戶就能監測到家里每項電器的用電明細,讓生活更加智能、便捷。”新華聯小區住戶劉女士說。
5G+智能電網?傳統變電站變身“儲能站”
在電力領域,5G技術也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
2019年底,寧夏銀川豐登110千伏變電站“多站融合”城市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項目正式投運,開始為本地5G設備提供經濟穩定的電力供應。該站在原有變電站的基礎上,新建了充換電站、數據中心站、北斗地基增強站、5G基站,運用電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使傳統變電站成功變身“儲能站”,服務周邊7萬余居民和高科技產業以及中小企業。
豐登110千伏變電站內,一臺5G無人機起飛,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路線進行飛行巡視。5G無人機拍攝到的高清畫面實時回傳到終端,并自動生成巡檢報告,實現了“云巡線”。而此時此刻,基于5G技術的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自動巡檢視頻回傳場景也清晰展現。國網銀川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副主任買波告訴記者,通過5G+北斗精準定位,還能圓滿完成跨城市無人機巡線,省時、省力、效率更高。
在輸電線路智能巡檢裝置上應用5G技術,大大解放了人力。“以前,每隔半小時就要對巡檢裝置進行監測拍照,用上5G技術后,巡檢裝置不僅能實時監測拍照,傳輸回的畫面也更加穩定、清晰,隱患源一目了然,有助于運維人員判別故障類型,縮短搶修時間。”買波說。
“綠電”為轉型發展“賦能”
鎮北堡供電所的風光充供熱綜合能源項目,是國網銀川供電公司積極探索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的示范工程。
走進鎮北堡供電所,能看到一塊塊淺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光充智慧車棚上的葉片飛轉日夜發電。來自鎮北堡供電所的“綠電”滿足本所生產生活使用之余,正被源源外送。
相較于火力發電,“綠電”供電難點在于電壓不穩。白天高峰發電,夜晚高峰用電,供電和用電時間段不匹配,電力又難以長時間儲存。
為解決清潔能源的調峰問題,國網銀川供電公司在鎮北堡供電所試點建設風力發電、屋頂及車棚分布式光伏、空氣源熱泵系統和小型風光充供熱一體化微電網系統,將風電、光伏、儲能等結合起來,發揮多能互補的資源優勢,由此形成多種清潔能源的優化組合,從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新能源電力品質。
“當地的兩所小學以前靠燃煤供暖,污染重,耗能高,通過風光充供熱綜合能源系統供暖后,不僅供電電壓穩定,價格也十分優惠,每年可節省約三分之一的取暖費。”據鎮北堡供電所所長安康介紹,鎮北堡供電所總供暖面積1145平方米,相比集中供暖,每年可減少供暖費用3334元,實現減排標煤21.84噸,二氧化碳54.45噸,相當于植樹2983棵。
此刻,股股“綠電”被輸送到企業、居民家中,讓公眾共享“綠色紅利”,也助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